+191-0631-7877
2022年4月17日16日2時16分,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。這是世界首顆具備二氧化碳激光探測能力的衛星,可實現對大氣細顆粒物、污染氣體、溫室氣體、云和氣溶膠以及陸表、水體等環境要素大范圍、連續、動態、全天時的綜合監測,大幅提升我國在生態環境、氣象和農業等多領域的定量遙感服務能力,有效解決對外國遙感數據的依賴,對促進環保等意義重大。近年來,大氣環境污染嚴重,可以使用大氣監測設備進行在線監測。
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《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(2015-2025年)》中的科研衛星,運行于太陽同步軌道,主要配置大氣探測激光雷達、高精度偏振掃描儀、多角度偏振成像儀、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、寬幅成像光譜儀等有效載荷,利用主動激光、高光譜、多光譜、高精度偏振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觀測,大幅提升全球碳監測和大氣污染監測能力。衛星入軌后,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大氣環境綜合監測、全球氣候變化和農作物估產及農業災害等應用能力,推進衛星遙感數據在生態環境、氣象、農業農村等方面應用,對提高衛星資源綜合應用效能、促進環境保護事業意義重大。
精訊暢通的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系統采用點、線、面的單元網格化布局方式,由信息采集、數據展示與分析、應用平臺三大模塊組成,實現城市區域環境多維一體化監測管理,是一種無需人員值守,集數據采集、存儲、傳輸和管理于一體的環境監測系統。在我國,它已漸漸成為環保部門用來識別污染來源的一種常規手段。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能夠全天候,連續、自動地監測,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(SO2、NO2、CO、O2)和環境空氣顆粒物(PM2.5.PM10)的實時變化情況,迅速準確地收集、處理監測數據,實現區域大氣質量的在線自動監測??梢詮牟煌菂^周邊的環境污染源差異出發,配置不同設備組合的噪聲養成監測站,采用靈活布點設位的方式對環境進行監測,再通過GPRS/4G無線或有線的通訊方式將數據上傳至云平臺。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采用網格化的精細管理方式,通過長期的密集性空氣質量監測,能夠使我們充分了解當地的微氣候和污染情況,為更深入的研究城市區域內大氣環境提供數據支持,同時也能夠及時發現由外而來的大氣污染物事件,為污染源頭追溯、信息互通、分清權責提供了有效的依據。